智慧医院有了「最强大脑」

2023年,人工智能不再是一个新奇概念,它已无孔不入地渗透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科技发展的关键变量,已正式迈入了落地应用阶段。在医疗大健康领域,随着AI多场景落地,设备、医生、患者的关系会如何发展?又将怎样重塑医疗产业的未来格局?


在全球医院的智慧化浪潮下,作为享誉海内外的“创新策源地”,破解中国数亿次诊疗的顶尖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认为人工智能必须让设备自主思考、自我进化,最大程度简化操作流程,最终让患者感受到情感化关爱。


今天,北医三院结合联影“整机系统-核心部件-底层元器件”全链自主可控的硬件优势、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化等软件优势,从临床诊断全流程到赋能智能重大疾病与医学能力攻关,持续推动智慧医疗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临床应用,塑造崭新的医疗服务格局,构建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

大智慧链接「多模态精准诊断生态圈」

在智慧医院解决方案的整体布局上,联影以“化整为零”和“化零为整”的能力,针对医院不同场景的需求,在不同设备上搭载人工智能,并且场景内也实现了数字化升级,由此搭建起智慧医院解决方案体系。


北医三院拥有联影CT、MR、XR、RT在内的40多台诊疗设备,从诊到疗,如何链接多场景、多模态诊断链路为智慧医院注入新活力?


肺癌筛查与诊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如何对肺结节分级并精准判定良恶性、如何对微小肺结节诊治和全流程随访管理、如何让肺癌筛查覆盖更广泛的人群都是肺癌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难题。联影CT肺结节智能筛查系统可实现结节秒级检出,肺段精准分割,病灶智能定位、精确识别临床易漏诊结节,赋能高效阅片。同时提供大小、体积、密度、征象、组学特征多维量化分析等信息,辅助医生良恶性诊断,助力病情评估。

北医三院是北京市互联网诊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委员单位,是全国较早引入人工智能的医院

 

北医三院作为全国妇产危重症中心,胎儿磁共振的需求量大,要求高,面对疑难杂症需要更加精准的诊断利器。磁共振作为无痛无辐射的设备是孕妇胎儿检查的首选。北医三院放射科主任袁慧书教授提到:“因为孕妇本身仰卧位会非常不舒服还有可能压迫胎儿,导致成像质量不佳,现在75cm大孔径磁共振再加上非常轻薄的体部线圈,舒适度有了非常大的改善。”不仅如此,基于高性能uAIFI平台3T设备,北医三院与联影产医融合协同创新,在ACS、DKI等技术的临床验证与科研探索初见成效。ACS×DeepRecon以及MicroView微距弥散等技术为肌骨系统提供超快速成像满足流通量需求的同时,使高清、高分辨率3D成像全面应用与临床研究和科研成为现实。


此外,北医三院在实现全面的肌骨关节临床应用的同时,携手联影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合作,更符合临床需求的24通道足踝线圈,这是业界首个大范围高通道柔性足踝线圈,较传统刚体结构足踝线圈而言,其采用轻量柔性材料,更加贴合脚踝处,极大提升了信号采集效率。同时,30cm大范围线圈可完全覆盖脚尖、足后韧带和跟腱,减少重复扫描,提供更全面直观的临床图像,让运动损伤“无处躲藏”。

患者在北医三院影像科等待检查

 

大智慧为医院按下「加速键」
一键式测量106个脑区

脑,是人体“司令部”,近千亿神经元数量接近银河恒星总数,掌控认知、记忆、思考与情感;亦是孕育帕金森、抑郁症、胶质瘤等重疾的“巨大黑箱”。破译“人脑宇宙”,推进“人类大脑计划”是全球科技命题,亦是民生健康刚需。


海马萎缩可以由不同的病因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老年性退化。随着年龄的增长,海马会自然变得萎缩,这进一步导致了老年人容易在记忆力和空间方面出现困难。随着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数量多,传统的磁共振检查时间长,且目测或是手动测量都缺乏精准诊断的效应。


联影研发的多模态脑分析智能后处理功能:一键测量106个脑区,包括它的体积面积,这种自动化的动态测量能够精准分析出萎缩速度等量化标准,帮助临床早期对疾病进行干预。

快速标记24根肋骨病变

因肋骨特殊的弧形构造与繁多的数量,肋骨骨折的阅片工作一直是令放射科医生头疼的难题。然而,人工智能的出现,改变了医生的阅片习惯。


袁慧书主任提到:“以前我们看肋骨,要一根一根地从上数到下,不能中断,但人体有24根肋骨,经常数着数着就数串了,遇到交通事故的紧急情况就更加着急。”联影智能骨折辅助检测系统,是业内首个可在每一层图像上自动标注肋骨标签,帮助医生“数肋骨”的AI系统,可实现精准定位肋骨、秒级检出骨折、直观提示病灶。系统支持多种骨折类型的检出及分类,对肋骨骨折的综合敏感度高达98%以上。同时,系统还自带MPR三视图、VR图、局部动态图等多种阅片视图,一键自动呈现骨折最佳视角,让肋骨骨折一目了然,细微骨伤“无处遁形”。

技师正在应用智能磁共振系统对受检者开展扫查

 

统一标准就是「AI」
大量数据背后,其实暗藏着许多“暗礁”

数据的不统一、场景的多元切换、表述的不规范等都牵扯着医疗效能低下,袁慧书主任提到:“其实放射科内重复性的劳动完全可以让人工智能进行替代,它不仅能形成规范化、结构化的报告,还可以对基层医生的同质化管理。”


例如联影CT肺结节智能筛查系统可在完成阅片后,依据权威指南一键生成结构化图文报告,支持多种模板,满足不同场景需求,为医生撰写诊断报告提供极大便利,这样一来可帮助医生节省大量的时间,二来诊断报告的质量将不受不同医院、不同医生的水平影响,真正实现同质化管理。

北医三院放射科主任袁慧书教授正在研读运动医学影像案例

 

大智慧为科研加速

北医三院早在20多年前就已启动各类创新孵化平台的搭建,坐落于“学院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更促进了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北航等近20所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动。这一切,使北医三院集结起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人才密集的“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为长效、稳定的原始创新转化打下了坚实的体制基础。


袁慧书主任认为:“作为北京大学附属的研究型医院,我们不止治病还要对疾病有研究,对整个治疗方案深入探索其规律,现在基于联影的 uMR 880 和 uMR Omega上,围绕膝关节3D MRI 等方向已经产生了多篇顶尖期刊学术成果,这是医工深度结合的典范。”


北医三院与联影携手共建的智慧医院,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一个互联、物联、感知、智能的医疗服务环境。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中心两大理念;人性化、功能化、智能化三大定位,构筑数字化医疗健康诊疗世界。北医三院放射科主任袁慧书认为,精准医疗影像先行,不但是口号,更需要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