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揭秘超高场磁共振的
「处女作」

1980年,世界上第一幅人类头部磁共振图像诞生(图左),这也是人类首次通过无创方式看到大脑内部成像,而如今磁共振脑部成像早已到达全新的高度,今天的5.0T(图右)磁场场强已是当初的一百倍!拥有极高的分辨率与信噪比,可追踪至1毫米的全脑神经纤维束,精细结构纤毫毕现,病灶轮廓不遗巨细,全面开启从头部拓展至全身的临床治疗研究。

1980年人类第一幅核磁共振图像(左);2022年 5.0T脑部磁共振图像(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主任曾蒙苏及其团队在首款人体全身5.0T磁共振uMR Jupiter完成了全球首次腹部成像研究,并发表在磁共振核心期刊《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腹部是磁共振检查中最困难的一个部位,在肝、胆、胰、脾、肾等器官众多的方寸之地,恶性肿瘤频繁横生,也是衡量一台磁共振扫描系统性能最重要的临床评判标准之一。

本研究作为全世界首篇基于5.0 T高场磁共振的临床研究报道,对腹部脏器:肝脏,胰腺,脾脏和肾脏的弥散特性做了系统性分析。对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5.0 T相比于3.0 T 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更高。对于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各个脏器的ADC值未存在显著性差异,为后续基于 DWI开展腹部脏器相关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是磁共振成像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分支,对腹部弥散速度异常的病灶敏感,可检测出腹部良恶性肿瘤。
*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定量分析,显示被检组织的水分子扩散情况,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提供价值。

基于研究结果,可以推断出5.0 T可以为恶性肿瘤病变诊断提供更高的应用价值,可助力医生提升诊断信心。曾蒙苏主任对此评价道:“在体部、关节、波谱等定量成像方面5.0T>3.0T,在血管及神经系统高分辨解剖成像,甚至达到了5.0T≈7.0T!”

02
「全新物种」的万千可能
03
03

独行快 众行远

独行快 众行远

2022年磁共振领域,5.0T所窥探到精准诊疗的「一方世界」,冰山不过露出了一角,尚有大量未知之地等待学界、临床界、工业界共同探索和发现。 

未来,我们与全球合作伙伴在全身疾病诊疗方面不断拓展临床与科研的边界,打造超高场5.0T磁共振全身影像数据库,以精准影像赋能精准诊断;在转化医学方面,通过多核成像与超高分辨率波普成像,精准洞悉全身代谢信息。无缝联动:「基础研究-临床科研-医学转化」。

随着uMR Jupiter 5.0T进驻全球越来越多临床与科研机构,这一设备颠覆式的临床应用,将打开「无法想象」的科研前景,推进人类健康事业发展,探索生命科学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