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影医疗新一代分子影像技术平台
全球首发,加速推进核医学产业变革

“国产高端分子影像技术近年来高速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候任主委、西京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汪静教授表示,一方面在于国家特别主导的技术革新或者核心部件的创新,解决了很多“卡脖子”的关键问题,这其实也代表了国产设备的崛起;另外,在“政产学研用”平台搭建方面,因为只有国产的设备才能够真正了解国情,能够深入、及时地跟医疗机构进行有效沟通,助力孵化前瞻性的科研成果,推动医学转化。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候任主委、西京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汪静教授

为应对持续演进的临床及科研需求,近日,联影医疗正式发布核医学十周年的里程碑之作——全新一代分子影像技术平台:uExcel Technology和业界首款全芯无极数字PET-CT:uMI Panorama,通过首款中国“芯”以及探测器和迭代算法等新技术应用上的全流程革新,不仅承载了联影医疗分子影像十余年来的技术积累,更全面拓展软硬件性能,优化全场景使用体验,助力极微病灶精准诊疗,尤其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治疗和前沿研究中有着特殊价值。

全新分子影像技术平台uExcel Technology及业界首台全芯无极数字PET-CT系统uMI Panorama全球首发。

核医学与发达国家差距大,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PET-CT被视为近20年来核医学领域出现的最重要的新技术,作为高端医学影像系统,在肿瘤诊断、精准医疗、临床医学研究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优势。“核医学代表了未来医学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医学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侯岩指出,未来行业发展要聚焦于国内高端分子影像设备的自主研发、技术进展以及临床应用,共同进行功能开发、融合创新。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侯岩

“核医学在肿瘤、心脑血管、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精准治疗方面都有广泛应用,核医学整体水平的进步对提升精准医疗具有重要意义。核医学能够预知某些药物的敏感性和疗效,对很多疾病的早期评价和预测可以发挥较好的作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石洪成表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石洪成教授

“我们国家核医学无论是科室的数量,设备的数量,检查人数,药物使用全面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全球很多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与我们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不匹配的。”汪静教授表示,我国约有3000家三级医院,而设有核医学科室的仅有不到1000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同时每百万人口拥有的核医学影像设备数量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每年接受核医学影像检查的数量不足300万人次,临床常规应用的放射同位素几乎100%依赖进口。

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加剧及癌症负担的增加,PET-CT的临床需求持续攀升,未来市场潜力巨大。2021年,国家八部委重磅文件《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文件的出台,将核医学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要求到2035年实现一个县一个核医学科,全国2800个县市区将至少增加2500个核医学科。核医学设备作为核医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大高端分子影像诊疗设备的自主研发及创新力度再次成为了重中之重。

近年来,我国国产高端分子影像装备处于从无到有、从跟随模仿,再到自主创新直至超越的过程。“通过联影医疗这类国产设备的创新研发、推进普及,可以进一步带动学科建设和核医学的人才培养。”汪静教授表示。

分子影像技术革新,更精准、更智能、更融合

“现在医学诊疗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对于影像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核医学设备和放射性药物是核医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依托更先进的影像设备可以让治疗更精确、更全面,才能够保证病人获益的最大化。加大高端分子影像诊疗设备的自主研发及创新力度成为当前核医学发展的重点。”石洪成教授认为。2022年5月,联影医疗uMI Panorama获得NMP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之后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装机并投入临床使用。此次新品发布会一方面展示了uMI Panorama的独特性能,另一方面展现了联影医疗在高端医学影像设备领域的拓展方向。

“高质量图像不单依赖于PET-CT某一性能指标的提升,而是要同时实现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灵敏度和轴向视野的全方位突破。”据联影医疗董事长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张强介绍,联影医疗推出了搭载业界首款高端医学影像专用“中国芯”的uMI Panorama和uExcel Technology技术平台, uMI Panorama系统的核心技术关键在于PET探测器专用芯片,打破了行业长期以来对进口通用芯片的依赖,填补中国在超高端医疗装备领域自研专用芯片的空白。另外,uMI Panorama在PET-CT系统的关键技术指标上实现了国际领先,其中时间分辨率突破200p技术“拐点”,有助于显著提升图像质量,对于重疾早诊、早筛有重要意义。

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霍力教授谈到,从2022年9月9日开始,目前协和医院的Panorama已经用于15种药物的临床研究,涵盖了针对肿瘤、心脏及神经系统的动态及静态显像。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出uMI Panorama在微小病灶检测能力上的突出优势。

“产学研医”协同创新,让核医学更好地服务患者

2021年6月,国家国家原子能机构、科技部、公安部等八部委发布《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将核医学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以往核医学的大型设备里占主导地位的多是进口设备,相比较之下国产设备可以与临床科研的需求实现更紧密的结合。”汪静教授谈到。

加大高端分子影像诊疗设备的自主研发及创新力度,成为当前核医学发展的重点。西京医院与联影医疗基于新一代分子影像技术展开了深入的合作研究。汪静表示,“我们一方面对该设备的功能设计进行了有效的完善补充,提升了设备的利用度。与此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发表重要论文以及重点项目的科研经费支持。”

汪静教授认为,双方初步探索出了国产化设备的“政产学研用”协作创新体系,通过国产设备的创新研发、推进普及,可以进一步带动学科建设和核医学的人才培养,这项合作可以作为样本,在全国各地的多中心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在“医—研—产—医”创新循环体系建设过程中,中山医院与联影医疗已有近十年的合作历史。在这个体系中,医院从临床前沿问题出发,提出需求,引领医药设备研发;医疗创新企业通过不断摸索工艺和生产流程,将医院研究的先进技术应用于实践;医院再对产品进行不断优化赋能,使之成为符合临床应用需求的成熟产品;成熟产品的推广应用又可催生新的研究课题,开启新一轮临床研究和服务创新。如此循环往复、良性发展。“通过核医学科等科室医生、技术人员与企业工程师团队之间的一次次合作研究和联合攻关,国产医疗影像设备的质量越来越好、临床接受度越来越高。过去9年,联影医疗已有30多款产品相继落户中山医院,产医融合创新助力民族品牌快速成长,打破进口依赖。不仅如此,双方还携手构建分子影像远程互联融合创新中心,远程高效赋能基层医院,为更多百姓带去更优质医疗资源。”石洪成教授表示。

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霍力教授

霍力教授补充说:“北京协和医院是全国的疑难罕见病会诊中心,我们医院的核医学科排在全国排行榜第一位,所以我们的研发力量非常强,汇聚了全世界有临床应用前景的药物,目前协和与联影医疗开展深度合作,基于医企融合创新平台,我们可以实现真正的源头循环创新: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推出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的科研成果。”